皇龙自动化工程博客 上海皇龙自动化工程公司博客

1913年 , 维也纳如何改变了世界

一战前名符其实的帝都,也是无数天才人物集聚的场所。相比之下,巴黎、伦敦、纽约之流都弱爆了。数数看历史中必然留名的,希特勒、托洛茨基、铁托、弗洛伊德、斯大林……此外,克林姆特当然早已功成名就,而穆齐尔在维也纳技术大学管理图书,勋伯格在音乐学院教和声;还有维也纳大学里的师生们:米塞斯当时还是一名编外讲师,薛定谔刚在第二物理研究所崭露头角,维特根斯坦成了帝国数一数二的富豪,莫雷诺开始最早的心理剧实验,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趋向决裂,而哈耶克与波普尔则是文法学校内的小屁孩。

1913年的维也纳如何改变了世界
BBC 2013年4月20日

一个世纪之前,希特勒、托洛茨基、铁托、弗洛伊德和斯大林曾经同时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活动。

《真理报》的一名异见编辑、左翼领袖托洛茨基曾经写道,他于1913年1月与持假护照的斯大林在维也纳会面。

斯大林和托洛茨基是1913年生活在维也纳中心的两位重要人物之一,这些人命中注定塑造了(或者说粉碎了)20世纪大部分的世界历史。

这些重要人物当时的境遇各有不同。斯大林和托洛茨基是在逃的革命家,而弗洛伊德已经非常有名。

知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当时已经在维也纳执业。

当时尚年轻的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在维也纳以南维也纳新城的戴姆勒车厂工作,寻求就业、金钱和美好的时光。

与此同时,希特勒正在维也纳美术学院学习。当年24岁的希特勒来自奥地利西北部,为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居住在多瑙河附近Meldermannstrasse的廉价旅馆里。

1913年的维也纳是奥匈帝国首都。这个帝国下辖15个国家,人口超过5000万人。

1848年革命后继位的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居住在霍夫堡皇宫。

皇储斐迪南大公居住在附近的美景宫,热切等待继承皇位。斐迪南大公1914年被暗杀,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奥地利唯一英文月刊《维也纳评论》主编麦克纳米在维也纳居住了17年。她说,1913年的维也纳虽然不能说是一个“大熔炉”,但确实是自身特有的一种文化“浓汤”,吸引奥匈帝国各地的有野心人士。

麦克纳米介绍:“当时维也纳200万人口中,不到一半在本地出生,约1/4来自现属捷克的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地区,所以很多维也纳居民除了讲德语也讲捷克语”。

“奥匈帝国的居民讲数十种语言,军队官员除了德语之外,需要用其它11种语言下达命令,每一种语言都有国歌的官方翻译”,她说。

这种混杂的局势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维也纳咖啡馆。维也纳咖啡馆的起源相传是1683年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攻城失败后留下的装满咖啡豆的麻袋。

《1913:寻找大战前的世界》一书作者、英国皇家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查尔斯·埃默森说:“咖啡文化和在咖啡馆举行辩论的概念是当年和今天的维也纳文化”。

埃默森解释:“维也纳的知识界其实很小,大家彼此都认识,这为跨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条件,也对政治异见人士和在逃人士有利”。

他还说:“对在逃的异见人士来说,维也纳是欧洲最好的藏身之处,因为可以结识很多有意思的人”。

弗洛伊德最喜欢的Landtmann咖啡馆仍然伫立在维也纳内城区。

托洛茨基和希特勒经常光顾的Central咖啡馆只有几分钟的步行距离,那里的蛋糕、报纸、象棋,当然最重要的是那里发生的讨论点燃食客们的激情。

《维也纳评论》主编麦克纳米说,让这些咖啡馆变得重要的部分原因是,大家都去,所以各方兴趣汇集起来,西方思维中的严格界限在这里变得很灵活。

她表示,除此之外,犹太人知识界、新工业阶层在1867年获得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授予完整公民权、可以上大学之后,1913年逐步崛起。

尽管维也纳当时、现在仍然是音乐、豪华舞会、华尔兹的代名词,它也有黑暗惨淡的一面——当时很多维也纳居民生活在贫民窟,1913年有近1500人自杀。

尽管没有人知晓,希特勒当年是否曾经偶遇托洛茨基、铁托或者斯大林,但是劳伦斯·马克斯2007年创作的广播剧《弗洛伊德现在可以见你,希特勒》等作品想象了这种场景。

第二年(1914年)点燃的战争之火摧毁了维也纳的知识界。

奥匈帝国于1918年分崩离析,推动了希特勒、斯大林、托洛茨基和铁托开始永远改变世界的历史。